關注民生 服務社會 發(fā)掘真相 傳播價值 感謝您瀏覽江蘇蘇訊網。 歡迎投稿:郵箱724922822@qq.com 客服電話:025-86163400 18061633398

女童頸部突現“黑痣”細看竟是“奪命蜱蟲”

女童頸部突現“黑痣”
2020-07-28 09:42 來源: 編輯:現代快報 瀏覽量:0

(通訊員 錢群華 記者 陸文杰)暑假里,孩子們的戶外活動日漸增多,各種蟲子在炎熱悶濕的環(huán)境開始活躍起來。相比于普通蚊蟲,蜱蟲又被稱為“奪命蟲”,被叮咬后重則危及生命。近一周以來,常州市兒童醫(yī)院連續(xù)接診2例被蜱蟲叮咬的患兒,都有在草地、野外游玩的經歷。

△1歲女童脖子上的蜱蟲

女童頸部冒出可移動“黑痣”,竟是奪命蜱蟲

1歲的貝貝活潑可愛,最近一直住在江陰璜土的奶奶家,奶奶家周圍樹多草多,剛會走路的貝貝時不時會去草叢中玩耍,不料就被蜱蟲盯上了。

“上周六早上,我給貝貝換衣服的時候,發(fā)現她的脖子突然冒出一顆‘黑痣’,而且這個‘黑痣’居然會動。”貝貝媽媽回憶起發(fā)現蜱蟲的過程,仍心有余悸,“后來我們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只八只腳的蟲子,頭都鉆進皮膚里面了。”

“因為以前在家養(yǎng)的狗被蜱蟲咬過,所以我們有經驗,一看這個蟲的樣子,就覺得肯定是蜱蟲,不敢自己隨便處理。”爸爸媽媽趕緊把貝貝送到常州市兒童醫(yī)院皮膚科就診。

經醫(yī)生初步檢查和判斷,這顆“黑痣”確實是一只蜱蟲,“蜱蟲深深鉆進了孩子頸部的皮膚中,幸好家長沒有貿然將蟲子拔出,不然后果不堪設想。”常州市兒童醫(yī)院皮膚科副主任楊明美介紹,經過專業(yè)處理,醫(yī)生將蜱蟲及其口器完整取出,為孩子做了相關檢查確保無其他感染癥狀后,便讓媽媽帶孩子回家好好護理和觀察。

蜱蟲是什么,有哪些危害

蜱蟲學名蜱,也叫壁虱,俗稱草扒子、草別子,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蜱蟲其實是蜘蛛的親戚,它屬于蛛型綱蜱螨亞綱的動物,已知的800多種蜱蟲大多是小不點,最大的也不過身長一厘米左右。蜱蟲未吸血時僅有米粒大小,當它把口器插入人體皮膚吸飽血液后,蟲體便膨脹如指甲蓋般大小。

蜱蟲嗅覺敏銳,對汗液、二氧化碳很敏感。當與宿主相距15米之內時蜱蟲就會感知,一旦接觸立即攀爬到宿主身上,去尋找皮膚相對較薄、不易被搔動的區(qū)域進行吸血,如頸部、耳后、腋窩、大腿內側、陰部和腹股溝等。

蜱蟲在叮咬吸血過程中,將唾液和胃腸內容物輸送到人體,而這里面含有各種病原體,比如森林腦炎、蜱傳出血熱、Q熱、蜱傳斑疹傷寒、萊姆病、巴爾通體感染。這些疾病會讓人有癱瘓、多系統衰竭、死亡等危險。根據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的資料顯示,蜱蟲可以攜帶傳播83種病毒性、31種細菌性和32種原蟲性疾病。

蜱蟲叮咬后,怎樣處理才算正確

蜱蟲的“嘴巴”有倒刺,刺入皮膚后叮咬牢固,很難被拔出,如果處理不當,蜱蟲的口器殘留在皮膚內,可能會引起發(fā)炎甚至感染。

醫(yī)生提醒,一旦發(fā)現被蜱蟲叮咬,切忌拍打拉拽,暴力拉扯會刺激蜱蟲分泌更多黏性物質,使口下板與皮膚更加牢固連接。即使拉斷,蟲頭仍會留在皮膚里,分泌更多攜帶病原體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切忌捏破蜱蟲,如果皮膚直接接觸到蜱蟲體液也會感染病毒。所以,被蜱蟲叮咬后,應及時到醫(yī)院進行專業(yè)消毒處理后完整地取出。

另外,被攜帶病毒細菌的蜱蟲叮咬后,就算傷口及時處理,潛伏期也可長達1個月左右,所以一定要仔細觀察孩子被叮咬后有沒有高燒不適等癥狀,若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就醫(yī)。

鏈接:如何預防蜱蟲叮咬?

1.外出游玩避免去未開發(fā)的風景區(qū),少去草叢濃密的森林野地。

2.戶外活動時,盡量給孩子穿緊口、淺色、光滑的長袖衣服,并將袖口、領口和褲腳等處扎緊。這樣蟲子不易附著,且容易被發(fā)現。

3.在暴露的皮膚上噴涂驅蚊液,避免在野外長時間坐臥。

4.林中穿行時應戴上帽子,以免蜱蟲叮咬頭部。

5.野外游玩回家前,應檢查身體和衣物以及隨行寵物的身體,及時清除蜱蟲等不明蟲類。

6.如果發(fā)現孩子身上突然多出“黑痣”,一定要警惕是否是蜱蟲。

7.有人喜歡夏天在戶外晾曬冬天衣物被褥,這也容易給各種蟲類可乘之機,收回時也需要仔細檢查。

原文地址:http://www.xdkb.net/p1/105874.html
江蘇蘇訊網客服:025-86163400
【責任編輯:陸超】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系郵箱:724922822@qq.com。

圖片新聞
熱點資訊
熱點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