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民生 服務社會 發(fā)掘真相 傳播價值 感謝您瀏覽江蘇蘇訊網(wǎng)。 歡迎投稿:郵箱724922822@qq.com 客服電話:025-86163400 18061633398

疫情之下 別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疫情之下 別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2021-08-23 14:23 來源: 編輯:中國江蘇網(wǎng) 瀏覽量:0

在疫情防控的環(huán)境下,人們易出現(xiàn)情緒問題。與成人相比,兒童生理和心理都在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對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更弱,因此父母不僅要做好兒童的身體防護,更要注意兒童的心理防護。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兒童在疫情期間出現(xiàn)心理問題呢?遇到兒童心理問題又要怎樣解決呢?南京市婦幼兒童保健科副主任池霞教授在本期科普中給廣大家長們幾點建議。

池霞介紹,兒童對疫情會產(chǎn)生好奇,如為什么要戴口罩和隔離,同時對于不了解的病毒、生病、死亡會存在緊張和焦慮。媒體的大量報道也會進一步加劇兒童的焦慮不安。

即便嬰幼兒不太懂發(fā)生的事情,但往往在疫情期間父母會產(chǎn)生情緒起伏,也許家長不自知,但嬰幼兒能足夠敏銳地察覺到家庭的緊張或焦慮的氣氛,從而產(chǎn)生情緒問題。

對于已入學的兒童來說,因疫情緣故生活節(jié)奏被打亂。戴口罩、查核酸、不能入學和小伙伴一起玩等都會引起兒童的不適應。會產(chǎn)生很多比如 “什么時候能夠去上學” “什么時候才能出去玩”等問題。

同時由于超長假期,線上授課,家長不僅需要照顧兒童的日常生活,還需要安排學習任務。家長擔心兒童學習受影響,容易因學業(yè)輔導和兒童產(chǎn)生沖突和矛盾。

對于兒童和青少年,平時因上學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并不長,但因疫情原因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大大增加。如果親子溝通的渠道不暢,就會因為學習、日常生活,甚至看電視、玩游戲時間長短而產(chǎn)生沖突。

如果雙方言語不當,不能換位思考,或相互理解,則會導致矛盾進一步惡化,產(chǎn)生親子之間激烈的爭吵。

池霞建議父母從四個方面做好疫情期間兒童的心理防護。

1、家長要保持情緒穩(wěn)定

父母要做好自身的情緒管理,面對疫情不要過度焦慮及緊張,注意營造安全、和諧的家庭氛圍。家長要了解和控制自己,對于政府采取的各種防疫措施要正面理解和應對,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負面情緒。在疫情時期要有愛心,鄰里之間相互關照,互幫互助。可以和孩子講講正面的故事,給孩子建立學習的好榜樣,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責任感、道德感。

2、正面、形象地解釋疫情

父母需要根據(jù)兒童的年齡和接受程度,選擇合適的方式,簡單清晰地告知病毒和疫情的相關信息。對于嬰幼兒,家長可以用形象趣味化的方式,比如說把病毒比喻成“來攻擊人的壞蛋”,把疫苗比喻成“衛(wèi)兵”來解釋病毒和疫情。家長也可以借助網(wǎng)上發(fā)布的一些繪本和兒童一起學習病毒、疾病的相關知識,利用有趣的漫畫講解人體如何跟病毒“戰(zhàn)斗”,讓兒童了解病毒與人類的關系、對健康的危害等,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對科學的興趣。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教育兒童如何自我保護,讓兒童能簡單清晰地正確認識疫情,減輕其恐慌、焦慮等情緒。

3、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

與孩子一起制定家庭作息時間表,通過規(guī)律的生活放松全家人的心情。時間表包括:兒童學習的時間、充足睡眠的時間、娛樂及居家運動的時間。安排不要太細,給兒童自由、自主的時間。給孩子提供盡可能豐富多彩的家庭娛樂活動。家長可以主動邀請孩子一起做游戲、參與家務勞動、共同打理家庭,從而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意識和動手能力。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列出每日愿望清單,比如一些親子小游戲:做手工、畫畫、做美食、養(yǎng)植物等,按照孩子喜好程度排出優(yōu)先級,逐項實現(xiàn),與孩子一同享受當下的生活,讓生活更精彩。建立常規(guī)作息學習時間表,即使在家上網(wǎng)課,起床后就換掉睡衣,按平時上學時的要求著裝,保持生活、學習狀態(tài)的穩(wěn)定性。合理科學使用電子產(chǎn)品,幫助兒童和同伴進行網(wǎng)上交流,限制每天屏幕接觸時間。

4、多陪伴、多溝通

平時許多家長因為工作繁忙缺乏與孩子的互動交流,家長要與孩子平等對話。尊重孩子獨立和獨處的需求,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少一些管教,多一些商量和鼓勵。多聽聽孩子的嘮叨,不急于對孩子的想法給予評論和矯正,即使兒童有一些不恰當或不正確的想法,也可以之后慢慢去引導,不要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察言觀色:關注孩子的情緒問題,對于有輕微行為問題表現(xiàn)的兒童,不要忽略也不要過度關心,幫助孩子釋放多余的精力,學會控制情緒。不讓疫情話題過度出現(xiàn)在生活中,多關注其他開心的話題,但要及時回應孩子的疑慮,包括疫情、疾病、死亡等問題,根據(jù)兒童的年齡及理解能力作出適宜的回答。

通訊員 王凝嫣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孫蘇靜

原文地址:http://health.jschina.com.cn/jrjd/202108/t20210820_2838310.shtml
江蘇蘇訊網(wǎng)客服:025-86163400
【責任編輯:陸超】

江蘇蘇訊網(wǎng)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本網(wǎng)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lián)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