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精神讓我們在太空中昂首闊步
近幾日,鄧清明的事跡在網上引發(fā)熱議。1998年,鄧清明入選我國首批航天員。做過“神九”、“神十”、“神十一”備份的他,始終保持著與主份航天員一樣的訓練內容和強度,卻數次與夢想擦肩而過,但是如今55歲的他仍然堅持訓練,他說:“寧愿做默默無聞的基石,也絕不容忍在號角催征時還沒準備好。”網友們紛紛表示愿意給予他同等的掌聲和敬意。的確,無論有沒有執(zhí)行過飛行任務,這些航天人的身上都同樣具備“航天精神”,這種精神令人肅然起敬。什么是“航天精神”?我覺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是對航天精神的高度概括。
我國載人航天的發(fā)速發(fā)展離不開艱苦奮斗的航天精神。歷盡千難成偉業(yè),人間萬事出艱辛。在載人航天技術發(fā)展初期,面對與航天大國幾十年的差距,我們堅持做到起步晚、起點高,投入少、效益高,項目少、水平高,從總體上體現中國特色和技術進步,走跨越式發(fā)展的道路。中國航天人始終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利益,以苦為榮,以苦為樂,常年超負荷工作,默默承受著常人難以承受的困難和壓力。載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告訴我們,只有以艱苦奮斗精神作為支撐,我們的民族才能自立自強,我們的國家才能發(fā)展進步,我們的各項事業(yè)才能永葆生機活力。
我國載人航天的發(fā)速發(fā)展也離不開勇于攻堅創(chuàng)新的航天精神。面對行業(yè)的一片空白,面對航天大國航天技術上對我們的封鎖,面對航天大國對我們的蔑視,從實驗室到各生產企業(yè),從大漠深處的航天發(fā)射場到浩瀚三大洋上的遠望號測量船,到處留下了航天人攻堅的足跡,灑下了航天人登攀的汗水。他們知難而進,頑強拼搏,在重重困難面前百折不撓,在道道難關面前決不退縮,以驚人的毅力和勇氣戰(zhàn)勝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用滿腔熱血譜寫了載人航天事業(yè)的壯麗史詩。從飛船設計、火箭改進、軌道控制、空間應用到測控通信、航天員訓練、發(fā)射場和著陸場等方案論證設計,都瞄準世界先進技術。面對一系列全新領域和尖端課題,科技人員始終不懈探索、敢于超越,攻克了一項又一項關鍵技術難題,獲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生產性關鍵技術,展示了中國航天人的卓越創(chuàng)新能力。
我國載人航天的發(fā)速發(fā)展更離不開無私奉獻的航天精神。正是有了這樣一批批敢于奉獻,默默奉獻,無私奉獻的航天人,我們才有了這樣一支具有光榮傳統(tǒng)、建立卓越功勛的航天團隊。他們獻出了青春年華,獻出了聰明才智,獻出了熱血汗水,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用頑強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將“一切為了祖國,一切為了成功”寫在了浩瀚無垠的太空中。
正是有了這樣一批航天人,我們才得以在太空中抬頭挺胸、昂首闊步。他們值得我們?yōu)槠涔恼疲瑸槠錃g呼。同樣,他們值得我們尊敬,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應該將艱苦奮斗、攻堅創(chuàng)新、無私奉獻的航天精神應用到各行各業(yè),讓我們的各行各業(yè)都煥發(fā)蓬勃生機。(武邑鎮(zhèn) 張倩)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系郵箱:724922822@qq.com。